道家萬玄仙宗三清道院總院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圖書館區 >> 儒教區 >> 海外儒教簡介 >> 目前海外的儒教(孔教)組織簡介

目前海外的儒教(孔教)組織簡介

2011-03-29 10:07:22 来源:道家萬玄仙宗三清道院總院 瀏覽:5087
1、香港孔教學院
  香港孔教學院是大陸孔教運動失敗以後康有為弟子陳煥章博士、進士,於1930年在香港創辦的。他自任院長,以弘揚孔道及興學育才為宗旨,設立孔教中學(後易名為大成學校),並以宗教形式弘揚儒學,將孔教的聖火保存下來。第二任院長朱汝珍,將孔教學院註冊為慈善組織。第三任院長盧湘父也是康有為的弟子,很有辦學經驗,辦學認真,重品德教育,誨人不倦,以身作則,躬行實踐,還創辦了孔教學院下屬的中學及小學。第四任院長黃允畋,1978年同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和道教五個宗教團體組成“香港六大宗教領袖座談會”。1992年,湯恩佳當選為孔教學院院長,在宣誓就職典禮上提出要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重新點燃孔聖之火。從此,以孔教儒學為主軸的宗教文化復興運動蓬勃展開。孔教學院是集文化、宗教、教育、慈善為一體的多功能愛國愛港團體。經孔教學院歷任院長的努力,孔教在香港與其他五大宗教並列。在孔教學院的推動之下,孔教在世界上的實際影響也越來越大。香港宗教界人士一向承認孔教為宗教,孔教學院與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回教共同組設香港六大宗教領袖聯席會議,香港六大宗教的合作精神,實為世界各地宗教樹立了楷模。孔教是聯合國確認的十三個傳統宗教之一,孔教與世界各大宗教相互承認。瑞士世界宗教會也承認孔教為宗教,並邀請其參加1989年在澳洲墨爾本市舉行的第五屆世界宗教和平會議。孔教學院還以宗教社會團體的方式參與香港的政治和社會事務,《香港基本法》定孔教為宗教團體。
2、澳門孔教會
  1909年成立,初附屬于北京孔教總會 ,及後才獨立。 宗旨以“尊崇孔教,發揚聖德,興學育才,增進文化”為本。華人向來重視道德教化,為弘揚儒家的道德精神與文化,孔教在1913年已成立小學堂,以推動民間教育。1960年,孔教更編印《孔教中學經選》,選錄了共74條自《 論語 》、《 孟子 》及其它儒家經典中就孔儒仁義禮智信的名言,供學生背誦學習。每逢農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聖誕 ,澳門孔教會帶領社會各界華人和學校舉行紀念與祭典儀式。其舉行的儀式採用古制,包括:盥洗禮,迎神禮,奠帛初獻禮,晉祝禮,亞獻禮,三獻禮,受胙禮,送神禮,望燎禮等,儀式由澳門孔敎會主持。
3、印尼孔教會
  1900年3月17日印尼華人社會尊孔人士組織了“中華會館”,主要致力於華文教育和弘揚儒家學說,可以說是印尼孔教的先驅。印尼真正的孔教會於1918年在中爪哇梭羅成立,是由梭羅通神學分會(Solo Theosophica Ioge)的5名成員倡辦的。1923年,散佈各地的孔教會聯合了起來,在萬隆成立孔教總會,以傳播孔教為宗旨。1927年全印尼共有26個孔教會,教徒人數不詳。中華會館和孔教會都把孔子當成聖人,把孔子的學說看作宗教,把四書五經當成孔教的聖經。1955年,為了促進儒學的發展,經過重新組織的印尼孔教團體聯合會在雅加達成立。該組織後來又改名為印尼孔教中央理事會。散佈印尼各地的孔教團體都先後加入進來。自60年代中期開始,印尼政府實施反共排華政策,對華人實行全面的強迫同化。在全面同化的困境中,華人的宗教包括大乘佛教、孔教、道教、傳統民間信仰和祖先崇拜等就成為印尼華人維持民族特性、弘揚傳統文化的主要形式。這樣,儒家思想在學術理論層面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發展,而在宗教信仰和大眾文化層面上,如在禮儀習俗、道德規範、飲食習慣、文化生活等方面,卻得以繼續保持和弘揚。印尼孔教會組織龐大,目前有120多個孔教分會散佈在印尼各個島嶼,估計有四百萬左右會員。現任孔教最高理事會主席陳清明。印尼孔教會組織深入華族下層階級,影響極廣,尤其在印尼政府改革開放以後,各地尊孔人士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組織孔教會。現在,孔教徒可以在自己的居民證宗教信仰一欄填上“孔教”,並以孔教儀式進行結婚禮然後在政府民事登記部註冊,信仰孔教的學生也可以在學校的宗教課裏學習四書五經。
4、印尼三教會(Sam Kauw Hwee)
  是以孔教為主相容佛、道二教的宗教組織。1934年5月由郭德懷創立于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宗旨是:統一、弘揚和信奉孔教、佛教與道教,即將三教合一,把孔教的虔誠、佛教的超凡以及道教的養性分別或結合起來加以宣導。1982年5月29日、30日舉行第7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1982-1985屆全國理事會,阿吉&8226;傑傑(Agi Tjetje Sm HK)碩士任主席。
5、新加坡南洋孔教會
  新加坡南洋孔教會,現任會長是郭文龍先生。南洋孔教會的發展經過了漫長而艱難的過程。20世紀初,在國內孔教運動的影響下,南洋各地紛紛響應,檳城、詒保、麻六甲等相繼成立了孔教會。1914年,林文慶博士等發起在新加坡成立了得實力孔教會,會址設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員數百人,大多是商會會員。1942年,新加坡淪陷,在日本暴政的統治下暗無天日,得實力孔教會一切活動都被迫停止。直到1949年,正置孔子誕辰2500周年紀念,得實力孔教會中的有志之士,同心同德,力圖復興,遂改名得實力孔教會為“南洋孔教會”,會長為鄭振文先生,總務黃曼士先生。1986年,董事會推選盛碧珠女士為會長。從2004年開始,本地儒學和學術團體再次團結,門戶開放,所有會員都加入歷史最悠久的孔教會,也吸引很多學者加入,例如陳榮照教授、蘇新鋈教授。2007年郭文龍會長從胡克濟前會長手中接過棒子,帶領新一屆理事會成員勵精圖治,揭開了南洋孔教會的新篇章。他們報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開展弘揚孔道的,有錢的出錢,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共同承擔弘揚儒家思想的大任。南洋孔教會積極組織講座、課程等活動弘揚孔子思想,對新加坡社會道德規範的建立,以及促進這個多元文化宗教的國家和諧方面有積極的貢獻。
6、新馬德教會(Moral Uplifting Society)
  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宗教慈善團體。1939年創建於廣東潮汕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傳到香港和東南亞地區。自稱崇奉世界五大宗教教義,即儒教的忠恕,道教的崇德,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愛,伊斯蘭教的慈恕。主要從事慈善事業,如開設收費診所,救濟窮人,開辦孤兒院等。1952年在馬來西亞怡保市成立第一個德教會,稱為濟德閣。1954年在新加坡成立紫新閣。其後成立的德教會均分別冠以“紫”字或“濟”字,並據此分為紫系和濟系兩大派。1956年,紫系8個德教會在怡保市舉行會議,決定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德教總會,同時以馬來西亞聯合邦德教聯合會之名在馬來西亞註冊。1985年,馬來西亞德教聯合會會長為黃錦添。當年馬來西亞有61個德教會,新加坡有5個德教會。德教在新加坡有廣泛傳播,現有德教五會所:紫新閣、紫盈閣、紫經閣、濟雲閣和濟芳閣。新加坡的德教組織原屬南洋德教總會的成員,後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南總不得不相應改變為馬來西亞德教聯合會,1987年2月22日在怡保召開大馬德教圓融大會,才正式易名為“馬來西亞德教聯合總會”。兩國德教組織繼續友好往來。德教奉祀五教教主,以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擴大為五教同源的概念,成為“萬善歸德,五教同宗”。以老子為主,孔子像在次,儒學為理;德教規定十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智”,作為會員的行為標準。
7、馬來西亞麻六甲孔教會
  麻六甲孔教會據說在戰前已經成立,當時稱為聯邦聖教會,成立日與初期領導的資料已難於找尋,可追溯的會所是在麻六甲板底街橋頭的雲林閣。戰時便停止活動,後由廖新興,楊紫沉,葛馥生等人租下做為聯邦聖教總會會所。並在1950年產生首屆委員會,由吳仲坦為首任會長。當時會務活動相當頻繁,大多以民間風俗為主,有比較濃厚的宗教氛圍,供民間禮拜孔子,會內也舉辦打坐活動,在農曆月中之節辦法會,大成節(孔年聖誕)舉行祭孔。1953還出版了第一本紀念特刊。後來因環境的變遷,後續乏人等原因,日漸衰微。1972年,由沈慕羽接任主席(任職至今),取消祭拜的方式,改為提倡學術性的儒家思想活動。麻六甲孔教會歷年來,經常有舉辦孔子聖誕紀念會,近年來的紀念會包括請一些學人做主題演講會。 2001年6月20日成立社團註冊委員會,起草章程,2002年7月9日獲得批准,定名“麻六甲孔教會”(Pertubuhan Confucius Melaka)。在2001年搬入甘光拉班華麗園。 2004年8月1日麻六甲孔教會舉行了自己會所的動土興建儀式。新址於Jalan Portugis,75300, Melaka,2005年9月26日舉行開幕典禮。會所中2.5公尺重500Kg孔像是由中國山東省政府所贈送。
8、臺灣的中國儒教會
  “中國儒教會”前身為“臺灣省聖教神明會”鸞堂系統,的確是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民間宗教團體。晚清以來鸞堂信仰(鸞堂是臺灣民間信仰頗為興盛的宗教流派,又稱鸞門、聖堂、聖門、儒門,或稱儒宗神教、儒宗聖教、儒宗鸞教等。鸞堂標榜以儒為宗、以神為教,主祀恩主公)傳播至台,在發展過程中部份鸞堂以儒為宗、定名儒宗神教,並成立中國儒教會。20世紀60年代以來臺灣民生富足,關心世道的越來越多,捐獻財物在所不惜,都致力於扶乩闡教工作,信者日眾,儒教前途正呈現一片輝煌遠景。
9、臺灣“大易教”
  創辦人易陶天,是臺灣本土性宗教,非制度性的民間宗教,基本宗旨是反本複始,歸宗大易,而又把“人更四聖,事曆三古”的大易現代化了的儒教,所以又叫今儒教。“大易教”亦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一個民間宗教團體,教主、教義、教會這宗教三大要素都完備而信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宗教,主張“今天的儒教”應再加以復興,因此,大易教也就是今儒教。“大易教”與弘化院系統關係密切,有扶乩的習慣,希望綜合各教的主張,有“綜攝宗教”的特色,希望整合各大宗教團體的教義,建立新的宗教團體,有哲學化、理性化的發展。
10、臺灣一貫道
  一貫道,為中國民間秘密宗教之一。起源于明朝中葉,盛行於明末清代。最初稱為羅教,由山東人羅清所創立,之後分化各種不同教派,如先天道、天理教等,一貫道是清末才興起的一支。“一貫道”這個名稱開始于清德宗光緒12年(西元1886年 ),發源於山東,之後拓展至各地。1930年,山東人張光壁任一貫道的教首,在濟南設了總壇。張光壁曾經日寇當漢奸。1936年,“一貫道”道徒增到數十萬人,引起蔣介石的注意,後將張光壁軟禁在南京,其歸順蔣介石後被釋放。1947年,張光壁逃亡四川,後在成都暴斃。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一貫道屬於反動會道門組織,宣佈予以取締和打擊,一蹶不振,但在中國大陸並沒有完全銷聲匿跡。臺灣光復後,大陸的一貫道信徒開始到臺灣傳道,一度獲得迅速發展。但隨後被臺灣當局以一貫道“涉及迷信及妨害地方治安”為由,進行取締或打擊,但並未能完全阻止其進入地下活動。1987年,臺灣當局解除對一貫道的禁令,一貫道因此獲得迅速發展,影響力迅速擴大。到2000年,一貫道道場達3124個,居臺灣各宗教的第四位;教職人員2281人,信眾84.5萬人。另設有34所學校,29所醫療機構,30個出版社,在臺灣民間的影響力不可輕視。
11、越南儒教會
  儒學在越南與中國非常相似,主要是以學說形態存在,但也有體制化的准國家宗教和散亂的民間宗教形態。越南首都河內有座很大的孔廟,這座國家級的孔廟是該國尊孔崇儒的象徵。大成門、奎文閣、大成殿中的多幅對聯,都充滿了尊孔崇儒的氣氛,其大成殿內前後二殿,前殿正中有清康熙皇帝像,正在禦筆親書“萬世師表”四個大字。後殿則供孔子與四配塑像。與各國所不同者,孔子及四配所穿袍服及所戴冠冕皆明代裝束,體現在我國明朝時,越南儒學達到鼎盛階段的事實。越南孔廟又稱國子監,這裏是國家的太學,是用儒學經典教授生員的最高學府。奎文閣後院兩旁林琅滿目的碑林,記載著大量歷代中試人的名錄。越南還有許多孔廟,如北部的諒山、中部的順化、南部的西貢(胡志明市)等。北部海陽省錦樣縣有座茅田孔廟,戰爭中遭摧毀。戰後不久,百姓自發捐資建成,人們在這裏舉行祭孔活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在南部偏僻的邊和縣也有孔廟、文津渡,許多關帝廟、海神娘娘廟中也供奉孔子。南部大城市胡志明市有孔子路、孔子大道。由民間集資樹立的孔子雕像,居於大道正中。在越南各地還有為歷代大儒修的紀念祠廟,如阮秉謙祠等。
12、越南孔學會
  著名的有孔學會與古學會。孔學會1955年成立於西貢。該會旨在弘揚孔孟之道,辦有《明新月刊》雜誌。古學會1955年成立於順化,宗旨是提倡孔學和保持越南傳統文化,以祭孔為主要任務,會址在順化彝倫堂。
13、韓國儒教學會
  這是為了把儒教當作學問來研究,當作思想來發展而組織的儒教研究團體。1985年由立志發展儒教的學者發起.把儒教當作學問來研究,當作思想來繼承和發展,實現儒教的系統化、現代化、大眾化做出貢獻是這個學會的宗旨。辦公室在成均館大學內,設有總會和理事會。進行組織儒教思想學術會議、學術發表會、儒教思想講演會、學術講座,辦理發放儒教思想學術研究費、補助費及獎學金,聽取彙報,發行研究雜誌及其他工作。每年主持召開儒教思想學術會議,以培養有利於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提高儒教思想講座水準和道義精神為目的而召開的儒教思想全國巡迴講演會,為儒教的大眾化及確保儒教思想的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從1986年開始每年發行學會雜誌《儒教思想研究》。
14、韓國成均館大學
  韓國的儒教總部,位於韓國首都漢城,1398年建立朝鮮王朝唯一的國立大學。作為連接韓國古代王朝高麗時期的大學,統一新羅時期的國學,高麗時期的國子監,成均館是韓國大學教育的發源地,也是最初的國家教育機關,是韓國最頂尖的大學。學校現有21個學部,1027余名教授,22000余名學生。朝鮮太祖7年,1398年以儒學要諦仁、義、禮、智為基本,建立起來的成均館在國家生死關頭培養出許多愛國忠義的歷史人物。從平定韓國哲學界的退溪和栗穀,到愛國啟蒙思想家丹齋和柏嚴,成均館出現了很多在民族史上做出傑出貢獻的英雄人物。這些人物又建立了民族正統大學成均館大學校。在600年多的發展歷史上,成均館大學又在創建新的歷史,從國內大學到世界大學,再轉變成為未來型大學的成均館大學,始終如一保持和繼承民族事業,是真正的民族大學。著名的有成均館大學大東文化研究院,1958年建院,其宗旨是研究東洋儒學,探討民族文化,定期有大型宗教活動。成均館大學的校訓為:仁、義、禮、智。充分的反映了學校的儒家辦學思想。這四項基本美德表達的是人的精神、行為、意識以及智慧等四種固有的內在元素。“仁”告誡人們要充滿愛心;“義”告誡人們要分清是非善惡;“禮”告誡人們要懂得容忍與寬容;“智”告誡人們要善於觀察與理解。儒家思想充分肯定了人內在的優點與善良的一面,但是同時又指出這些優秀品質需要被喚醒而且需要隨時滋養。這四點包含著成均館大學建校哲學的校訓,已經成為了“公正求實”的高等教育目標的基礎。
15、日本儒教會
  儒教乃本朝傳統文化精髓,對周圍國家有很大影響。儒教雖然很早就傳到了日本,但始終只是作為一類學問在貴族階層中流傳。在江戶時代,由於戰亂終結,武士們停止殺伐,開始官僚化,急需治理國家的先進經驗。又由於儒教中程朱理學具有讓百姓安分守己遵循秩序的信仰力量,所以幕府就定程朱理學為官學,一方面組織武士階級學習,一方面通過各種手段向百姓灌輸,以求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經過德川朝二百六十餘年的經營,儒教由原先貴族獨佔的傳家寶一躍成為日本一大國教,並在日本現代化進程中起到了其他宗教、思想無法比擬的推動作用。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網名:
評論:
驗證:
共有0人對本文發表評論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僅供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關於我們 - 回首頁 - 回歡迎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