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萬玄仙宗三清道院總院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圖書館區 >> 基督教區 >> 基督教起源(origin) >> 基督教起源(origin)

基督教起源(origin)

2011-03-29 15:04:58 来源:道家萬玄仙宗三清道院總院 瀏覽:10032

    基督教(英語:christianity、希臘語:Χριστιανισμός、拉丁語:Christianismus)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拉丁語:Ecclesiam catholicam)、新教(德語:Protestantismus、法語:Protestantisme、英語:Protestantism)、東正教(希臘語: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教會斯拉夫語:Правосла́виѥ)、基督教馬龍派等統稱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馬龍派的統稱一般用“基督宗教”這個詞。但在本詞條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總稱,而不是新教。

  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約22億信徒,為擁有信徒最多,全球分佈最廣,對世界影響最深遠的宗教,現在以亞洲、非洲的信徒的發展最快。

  從476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1054年)馬丁•路德1517年 加爾文
  英國建立了獨立於羅馬教廷的英國國教會(聖公會)

耶穌


基督教發源於西元1世紀巴勒斯坦(舊稱: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社會,並繼承希伯來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希臘語:Παλαιά Διαθήκη、拉丁語:Vetus Testamentum)。
  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希伯萊語:ישוע、希臘語:Ιησοῦς,拉丁語:Iesus)。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恒,母親名叫瑪利亞。基督教發端於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環境。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頒佈米蘭詔書(Edictum Mediolanensium),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的宗教。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宣佈它為國教。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西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 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思想的中心,在於“盡心盡意盡力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 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跡,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回應。這使得羅馬帝政下的猶太教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後快。後來由於門徒猶大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us)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穌的心意卻是為了要贖世人的罪,甘願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據他門徒們的見證,耶穌死後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滿心疑惑的門徒們顯現。他們漸漸確信耶穌真的復活了,是勝過死亡的救主。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後,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宣揚耶穌的教訓,並且宣告他是復活得勝死亡的主。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基督教會。 耶穌復活的這一天成為後世的復活節(希臘語:Πάσχα、拉丁語:Pascha)(每年春分以後、又逢月圓的第一個星期日)。羅馬教皇當時以太陽神的生日制定了12月25日為耶穌的生日即耶誕節(拉丁語:Christi Natalis、希臘語:Χριστούγεννα)(耶穌出生的確實日子已不可考)。耶穌出生的那一年被後世定為西元紀年的元年(但因計算錯誤,耶穌實際出生的年份應為西元前六年或四年)。
  部分非基督宗教教徒的史學家認為,耶穌傳達的教義更加接近猶太教,而保祿(又譯保羅,希臘語:Απόστολος Παύλος、拉丁語:Sanctus Paulus)對基督教教義做了較大貢獻,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於猶太人範圍。在蠻族之間傳播基督教,具有開化功能並能確保羅馬法的精髓和拉丁語於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地區流行。只有英國視羅馬基督教為異教信仰。在克洛維的統治之下,法蘭克人成為基督教徒,爾後並渡過萊茵河把基督教傳播給日爾曼人。拜占庭人則在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之間傳播東正教。在西元第五世紀初期,聖巴特瑞克把基督教帶到愛爾蘭,然後傳播到蘇格蘭,再從北方返回英格蘭。在第六世紀後期,教皇格列哥裏(偉大者)派傳教士由南部進入英格蘭。在同一個世紀,英格蘭人再一次皈依基督教。
耶穌的生平和傳說

信徒在祈禱


研究基督教起源的人,總是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歷史上的耶穌是否實有其人? 否認耶穌實有其人的學者大約持有下列幾種觀點:
  (1)認為耶穌只是基督教神話中的偶像;
  (2)耶穌是錯誤傳說中的人物;
  (3)基督教中的耶穌實際上是歷史上同名者的捏合雜揉;
  另外,教會中同樣有一部分人否認耶穌有血肉之軀,他們認為耶穌基督是神,作為歷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的耶穌只是一種“幻影”,或者說是人的幻像。
  主張耶穌實有其人的既有護教人士,也有非基督徒的學者, 各種看法之間往往大相徑庭,大致可分為如下幾種:(1)全盤接受聖經的記載, 維護教會傳統,認為耶穌就是道成肉體的基督;(2)耶穌是當時猶太人"叛亂的首領";(3)耶穌是一場革命運動的領導人。學術界對聖經中"拿撒勒人耶穌"這個名稱展開過討論。《新約》頭5卷稱耶穌為"拿撒勒人(Nazarene)或"拿左拉派。(Nazoraean);而在猶太教文獻中,耶穌及其門徒被稱作"拿撒利姆"(Notarim)。大多數學者認為這些詞都與加利利一個叫做"拿撒勒"(Nazareth)的城市有關,但也有少數學者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在《舊約》中找不到這個拿撒勒城的名字,可能它是一個小村莊名字。近人羅伯遜(Archibald Robertson)引述4世紀的有關文獻後指出:西元前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境內就有一個教派叫"拿撒利派"(Nasaraens),並說:"另一樁奇事是,一個叫做曼達安派的教派,他們崇奉施洗者約翰為真先知,而斥責耶穌是說謊者和騙子,但是依然稱他們的主要成員為拿撒拉(Nasoraye)也就是"拿左拉派"。他因此得出結論說:"約翰和耶穌的信徒們被稱為拿左拉派。但是這個稱號並不是源於拿撒勒的村名,卻是源於希伯來語Natzar一詞,原是'守'的意思 即指守秘密者或嚴守猶太律法者。" 國內也有人認為基督教是由上述拿撒勒派發展而來。 似乎更多的學者堅持拿撒勒派是基督教中的一個派別的觀點,認為該派出現的時間應為1、2世紀。
  "耶穌"在希臘文作Ιησοῦς,是希伯來文ישוע(耶霍書亞)。יהושע (耶書亞/約書亞)等詞的譯音,原意為"耶和華(是)拯救"。羅伯遜認為希臘文中"基督‧耶穌"就是"彌賽亞‧約書亞",同《舊約》中的先知約書亞有內在聯繫。但這種一家之言忽略了"約書亞"這詞本身的含義,也撇開了《馬太福音》第1章第21節的解釋,所以不能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
  《聖經》中記載耶穌生平事蹟寥寥無幾,童年的事幾乎未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講到他12歲時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聖殿裏坐在教師中間聽講發問的情景。然後就是第3章第23節說:"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30歲。"此外,福音書記載的都是他傳道以後的言行。所以黑格爾也覺得不無遺憾地說:"關於耶穌[思想]發展的成熟過程這一有趣的問題,我們沒有得到任何消息。他最初出現時已經是在成年時期,那時他已經從猶太人傳統舊俗念意識中解放出來了。"
  綜合現有的資料和研究成果來看,關於耶穌生平有下列幾點我們可加以肯定:1.生活在西元1世紀初; 2. 30歲左右在加利利和猶太各地傳教; 3. 曾收12個人為大弟子(門徒,後亦稱“使徒”); 4. 遭到猶太教上層分子的嫉妒; 5. 後以"謀反羅馬"罪被釘死與十字架。
  "基督"一詞在希臘文作"Χριστός",意為"受膏者",即希伯來文"彌賽亞"的對應詞。在《新約》聖經中,常同耶穌連用或換用。但近代研究者常將耶穌同基督分開。有的還將"歷史的耶穌"和"信仰的基督"加以區分。
  信者得救的典故
  《路加福音》23:39-43 在眾人不信耶穌的情況下,和耶穌同釘十字架的一名犯人,悔過並信了耶穌,他的罪被赦免,並得救。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網名:
評論:
驗證:
共有0人對本文發表評論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僅供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關於我們 - 回首頁 - 回歡迎頁